檢測價格
面議
檢測資質(zhì)
CMA/CNAS
黃曲霉毒素來自于黃曲霉和寄生曲霉所產(chǎn)生的一種次生代謝物,具有急慢性毒性、致突變性、致癌性和致畸性,其中黃曲霉毒素 B1 毒性是氰化鉀的 10 倍,砒霜的 68 倍,被世界衛(wèi) 生組織( WHO) 列為一級致癌物。
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(zhì)。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,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。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,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,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。生產(chǎn)企業(yè)如果使用劣質(zhì)的原料,如發(fā)霉的花生、菜籽、玉米等生產(chǎn)食用油,則有可能造成黃曲霉素超標,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。
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:
1.薄層層析(TLC)法
TLC 法是測定黃曲霉毒素的經(jīng)典方法,在薄層板展開后,在365 nm紫外燈下,黃曲霉毒素B1,B2,G1和G2分別顯示紫色、藍紫色、綠色和綠色熒光。TLC 法的特異性較差,靈敏度相對較差,且測定黃曲霉毒素專一性不夠,經(jīng)常引起測量誤差。但由于此法設(shè)備簡單,易于普及,所以國內(nèi)外仍在使用。
2.高效薄層(HPTLC)法
HPTLC 法測定黃曲霉毒素采用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樣品處理方法——固相萃取法(SPE)中針對真菌和病毒的多功能凈化(MFC)柱。采用MFC柱凈化后,僅用單相展開即可達到分離測定的目的,不僅節(jié)省了工作時間,提高了工作效率,而且進一步減少了有毒有害溶劑的用量。Stroka等將免疫親合柱凈化應(yīng)用于 TLC法測定,進行單相展開并用熒光密度計定量,此方法能檢測含量明顯低于當前歐盟標準的黃曲霉毒素。Kamimura 等用HPTLC方法測定玉米、花生、蕎麥等樣品,并與通過公職分析化學家協(xié)會(AOAC)認證的分析花生及花生制品中黃曲霉素的官方方法CB(Contamination Branch)法和 BF(Best Foods)法進行比較,4種主要黃曲霉毒素的檢測限均不高于0.2μg/kg,回收率與CB法一樣均高于BF法。
3.高壓薄層色譜(OPTLC)法
高壓薄層色譜于1979年由Tyihak提出,它結(jié)合了經(jīng)典薄層色譜法、高效薄層色譜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優(yōu)點,是一種能夠提高薄層分離效率的平面液相色譜技術(shù)。隨著實驗技術(shù)的不斷成熟,OPTLC 法在飼料和食物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方面的應(yīng)用越來越多。Eszter Papp等發(fā)展了一系列適合檢測玉米和小麥中黃曲霉毒素的OPTLC方法。